溶血指数质量指标建立与标本管理专家共识

返回首页 点赞 收藏

发布时间: 2019-10-22 16:22:19 阅读量:1846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医检验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检验专业委员会


【摘要】 溶血是临床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标本溶血可能干扰检测,导致错误结果。为了提高溶血标本管理应用水平,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医检验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检验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溶血指数质量指标建立与标本管理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总结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溶血指数质量指标建立与标本管理的科学证据,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临床应用推荐建议。本专家共识融入了中外学者对溶血标本管理的智慧与理念,可有效降低临床标本拒收率。

【关键词】 专家共识; 溶血指数; 质量指标; 标本管理

1.png

标本溶血是临床实验室(简称实验室)最常见的误差来源,是标本拒收的主要原因,因标本溶血发出错误结果报告可能造成误诊误治,重新抽血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报告周期,复测造成人力、物力、经济损失,实验室应开展标本溶血质量指标监测,以降低标本溶血缺陷[1-3]。由于定义、数据采集方法不同等原因,文献报告的标本溶血缺陷结果变异性大,不利于实验室内部纵向和外部横向监测比较、合理评估及采取针对措施预防溶血缺陷[2,4-8]

为促进实验室充分利用客观、量化、简便、高效的溶血指数质量指标监控标本质量,从源头控制血液标本溶血质量缺陷,降低标本溶血率,在《标本溶血检测与检验结果报告专家共识》发表基础上[9],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协调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医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检验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编写《溶血指数质量指标建立与标本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提出建立溶血指数质量指标及用于标本质量管理的技术要求,促进医疗机构应用溶血指数质量指标监控分析标本溶血率缺陷,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保证标本质量。随着技术发展、认识深化, 《溶血指数质量指标建立与标本管理专家共识》将适时修订,以适应检验医学发展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1 溶血指数检测方法建立与质量控制

1.1 开展仪器法检测标本溶血指数,通过自动化生化仪测定标本血清或血浆血红蛋白特定波长吸光度值,报告血清或血浆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常以溶血指数表示,检测结果较目测法准确、快速[6,10]

1.2 实验室应开展溶血指数检测的性能验证、校准、室内质控、内部比对,参加室间质评计划或进行实验室间比对[11-14]

2 溶血指数质量指标设置与选用

2.1 建立客观、量化、易实施的溶血指数质量指标,可用于有效监控血液标本采集、送检、标本处理等工作部门、岗位个人工作质量[15-17]

2.2 实验室应动态监控溶血指数溶血率。参考国内外文献[8,15-25],结合国内实验室实际情况,推荐选择仪器法检测溶血指数≥50(相当于血清 / 血浆血红蛋白≥0.5 g/L)、≥25(相当于血清 / 血浆血红蛋白≥0.25 g/L)、≥15(相当于血清 / 血浆血红蛋白≥0.15 g/L)的溶血指数质量指标及限值。见表 1。

2.png

2.3 实验室应该优先选择应用溶血指数≥50 标本溶血率质量指标[26]。溶血指数≥25 和溶血指数≥15 标本溶血率指标更为敏感,可选择用于检验前过程各环节、部门、岗位的标本溶血潜在缺陷的监控[17-22]。

2.4 应准确采集、统计数据,纳入全部符合溶血指数血标本,包括让步检验、拒收的溶血标本,排除质控、复测等不适用标本。

2.5 质量指标初建期间,监控反馈周期宜短,比如每月 1 次,随着监控结果稳定,可适当延长。

2.6 推荐的限值量化标准主要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及国内实验室实际情况,可用于目前监控检验工作质量参考,随着工作进展应适时调整,不属于硬性规定。实验室应用前应确认检测方法性能、检验前工作过程的适用性。尚未达到限值要求的实验室,应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发生标本溶血的原因,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操作规程,消除质量缺陷,达到要求。

3 通过监控溶血指数质量指标改进标本质量缺陷

3.1 标本溶血主要发生在标本采集过程,也可发生在转运、实验室离心处理过程[4,17]。实验室应开展溶血指数质量指标监测,参加溶血指数质量指标室间质评、实验室间比对,及时与相关部门与临床科室沟通、评估,主动分析查找检验前过程各环节存在的溶血缺陷原因,制定实施改进计划[14,27-29]

3.2 静脉血标本溶血常见缺陷类型分析

3.2.1 标本采集[30-35]采血损伤,如反复进针、血肿部位采血;从静脉留置针、输液管、中心静脉导管等血管通路装置采血;注射器采血;未首选肘前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贵要静脉;使用细针头;消毒剂未干;止血带使用超过 1 min;未及时混匀、剧烈震荡混匀;采血量不足,未达采血管真空度量刻度;真空采血管分离胶质量差;使用大容量真空采血管等。

3.2.2 标本转运[30-31,36]气动传输过程中剧烈震荡;转运时间长;转运车温度过高、剧烈震荡等。

3.2.3 实验室标本处理[30-31,37]标本保存时间过长;标本保存温度过高;未及时离心;离心前血液未完全凝固;离心温度过高、速度过快;再次离心等。

3.2.4 体内溶血[38-4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如血型不合输血;遗传、代谢病,如地中海贫血、肝豆状核变性;用药后药物溶血反应,如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致急性溶血反应;重度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脏支架、人工心脏心瓣膜、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等。体内溶血造成的标本溶血实验室不应拒收,医师应在申请单上标注说明。

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按姓氏笔画):

丁乐顺(山东烟台中医医院);于永春(上海市中医医院);万光辉(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马冬梅(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马艳侠(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一丁(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王文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伟(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王伟灵(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王剑超(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增祺(潍坊市中医院);尹秀花(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邓惠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田敬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毕建成(河北省中医院);吕春兰(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任伟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建平(山西省中医院);刘长德(北京市回民医院);刘文秀(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刘旭(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衣美英(中日友好医院);江泽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汤庆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安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寿好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李扬宇(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李军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李金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京华(中日友好医院);李桂立(山东医专附属医院);李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曦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吴振安(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何树光(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沈超(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宋小芸(青岛海慈医疗集团);张长军(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张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张砚敏(陕西省中医医院);张黎明(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陈永德(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陈金之(泰安市中医医院);陈俊明(芜湖市中医医院);陈倩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陈益民(浙江省中医院);林英辉(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尚晓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佴静(北京市和平里医院);金京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迎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友云(湖北省中医院);荣爱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胡晓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段学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俞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洪燕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袁玉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徐宁(广东省中医院);徐菲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奚经巧(温州市中医院);郭洁(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郭永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陶庆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黄开泉(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宪章(广东省中医院);康向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章金春(南京市中医院);彭艳平(北京市延庆中医医院);梁文杰(河北中医学院);董浙清(浙江省中山医院);韩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韩呈武(中日友好医院);湛玉良(中日友好医院);谢小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甄栓平(宝鸡市中医医院);雷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管仲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熊大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来源: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9 年 6 月第 11 卷第 2 期

热门指南